「滾石雜誌日本版」於2018/3/24日發售的「Rolling Stone JAPAN vol.03」,所刊載的三浦大知專訪,在2018/8/11日精簡成網路版本,於日本滾石雜誌的網站中公開中:連結 。專訪中有多精彩問答。在實驗性專輯「球體」發行過後,重新回看這篇專訪,也更能理解三浦大知的世界觀,特此中文化分成前後兩篇共享。
公式Youtube—滾石雜誌封面拍攝宣傳片
現在日本依然稱得上是稀有物種的"能歌善舞"全方位歌手,去年成為大熱門的三浦大知。1997年,9歲時作為偶像歌舞團體「Floder」的成員之一出道。從2005年單飛出道迄今的歌手生涯中,一層又一層地,不斷藉由身體做答而累積出經驗值,絕無僅有。獨屬於他的身體論與娛樂哲學是?而這又是如何構築出來的?為了剖析本質,過去,三浦敬愛的傳說級前輩們也登場,作為新創刊的滾石雜誌日本版第二輯的封面人物。
—進行本次訪問之前,我先行觀賞了2月15日在日本武道館舉行的演唱會(※2月14、15日舉行的「DAICHI MIURA BEST HIT TOUR 2017」追加公演。這訪問是在演唱會結束後一個禮拜左右進行。)
謝謝您。
——首先可以請您談談巡演結束後的感想嗎?
總而言之非常開心。尤其,武道館可說是去年9月到12月間於全國各地巡演的演唱會的精華總集,以這層意義而言也是非常令人開心的事。還有從現在又是另一個新的「接下來要做什麼?」的起點,這也很開心。其實面對下一個目標,在腦袋裡面我已經想好大半的點子了。
——換句話說您的視野總是放在數個月之後?
沒錯。不過創作者來說,多半都是這樣吧,不是只有我。一邊著手在A上面,習慣同時並行地做著下一個B的部份,我想。
——確實是這樣沒錯。
我也是一旦開始巡演,就會開始和幕僚談論「那下一次的巡演要做什麼好?」。實際上,透過這樣的對話而邊聊邊獲得靈感,在我而言是相當地常見。
——我觀賞的武道館第二天公演,特別來賓陣容很豪華。絢香、菅原小春、Folder時期的同伴滿島光。還有KREVA、宇多丸(RYHMESTER)和千晴等,與您有淵源的嘻哈代表歌手們,也齊聚一堂了呢。
是啊。一路唱到現在,真的太好了呢~~我想。
——我覺得這是歌手三浦大知的特別處,能讓這些天賦秀才的實力派大咖們認同,並且受到他們喜愛。
不敢當。不過那天的表演我真的非常地高興。
——譬如說透過和宇多丸及KREVA等年長的大咖們的交流,他們教會了您什麼,或是您覺得自己從中吸收到了什麼,可以具體地說一下嗎?
我想有很多地方……嗯……譬如說宇多丸大哥從口袋小孩(Folder)時代開始就一直為我加油。總而言之他是個語彙力很強,"很能說"的人不是嗎?能夠那樣充滿邏輯地去描述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事物,而且能確實地傳達到人的心中,我非常尊敬他的這種能力,而且能被這樣的人物從以前就一直加持,我也覺得非常地榮幸。我感受到他的愛,像他能把愛以行動表現出來的這一點,以一個大人來說是件很酷的事。
——原來如此。
關於KREVA大哥也是,我原本就是他的大粉絲所以真的非常榮幸。說是「鷹眼」可能不正確,他的目光非常地精準,能夠以多重角度來看待一件事情。每次待在同一個現場工作的時候,我可以感覺到他不僅止於主觀,也時常透過他人的角度與立場來思考的這一點。所以才能那樣強勢地主導著一切吧。總而言之他掌握現場的能力不是蓋的,我從他身上學習到許多,像在巡演時如何讓自己的團隊團結一心的方式等等。
——三浦先生是個人歌手。換句話說幕僚、巡演團隊或是舞者團隊即使一直在一起工作,掛在招牌上的只有您一人。不像樂團或是歌唱組合那樣有其他的成員在。您自身的「領導力」或是作為招牌人物、當家人物等方面的成長,關於這些您這一路是怎樣思考並去面對的呢?
關於您提的這些方面,我自己並沒有特別去思考或特別去注意過。比起這些,我想把全部心力集中在好像會「很有趣」以及「很好玩」的東西上面,這是我一直以來排在第一位的事。說到底我還是打從心底喜歡歌唱與舞蹈,以及娛樂這些事。對客人們來說「三浦大知」是最棒的「遊樂園」,這是我的理想。
——「遊樂園」嗎?
對。好像每次來玩,都會有新增的遊樂設施的遊樂園或是主題樂園之類的。其實在我腦裡面還有許多,「啊,這個還沒做過!」或「這個我也想做看看」之類的點子或是計畫,這正是我一直反覆在做的事。
——套用這個意思來說的話,武道館(演唱會)確實像個遊樂設施滿滿的遊樂園(笑)。
而且非常令人感謝的是,無論那一項都是保證能讓人開心的設施(笑)。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,譬如「那個遊樂園超級有趣的,下次我們再去玩吧?」,結果再度造訪的時候,遊樂園變成一片空地,只提供了一項娛樂設施孤單擺在那裡。這樣也有這樣的樂趣不是嗎?
——相當出人意表呢。
這種大幅度的變化,我覺得很重要。「啊、三浦大知,又在做奇怪的事了?」,我希望能一直讓大家有這樣的感覺,而持續不停地變化下去。
——說起來像這樣將娛樂設施從10突然轉換成1讓眾人訝異的時機,這不也正是像三浦先生您這樣的個人歌手,才能步履輕盈去達成嗎?我的意思是無論是哪一邊都可以獨自一身輕地轉換。
這一點我也感覺到了。譬如說數位化與器材的日新月異,當然我想這在娛樂業界內也是相當重要、很大的事。但是到頭來「如何使用」才是最重要的關鍵點吧。
——這就是智慧,以RYHMESTER風來說的話,不折不扣地「K.U.F.U」(=下功夫。RYHMESTER的一首歌)對吧。
沒錯沒錯!(笑)。而且,這個「如何使用」也是「如何呈現」的部份,到現在還是相當原始的手法呢!即使觀眾們看上去覺得彷彿最新科技的舞台轉換,其實是待在視線死角的工作人員,以人力的方式推動著。
——的確是。後台需要相當多的人力。
別的不說,我自己的「邊唱邊跳」表演方式,本身也可說是相當原始,因此讓我特別對此產生強烈的想法也不一定。
——三浦先生還是口袋小孩時代的2000年開始,由於變聲期而進入了5年的暫別歌壇時期。那時候在電視上看到「亞瑟小子」的表演,發現到在日本幾乎沒有個人歌手身體力行著「邊唱邊跳」風格的路線,那就「我來做吧!」而開啟了自身的演藝風格是嗎?
是的。
——但是這種風格用看的與實際上去做有著天壤地別,真正開始實踐時絕對困難重重吧?難道沒有過重新再考慮一下的時機嗎?
沒有耶。話說原本我在六歲的時候開始去上的舞蹈學校,他們的指導方針就是不將歌與舞分開而是合在一起訓練。
——喔,原來如此。
我也是最初想去學跳舞而去上課,發現時已經在唱歌了(笑)。他們是一間培育具有綜合娛樂表演能力者的學校。所以唱歌的時候一定要邊動著身體去唱才行,跳舞的時候也是一樣,要能夠理解歌曲裡面的意境與世界觀之後,「因為是這樣的歌詞,所以跳出這樣的舞步喔?」諸如此類的課程。不過現在被你這樣一問,想了想,確實分開學習也是一種方式,不,應該說一般而言後者還比較多吧。
——我想是的。換句話說,如果不是學校的指導方針,將跳舞與歌唱合在一起教的話,現在的三浦大知「邊唱邊跳」的表演風格,就不會成型了也說不一定?
我想是的。教導我的是牧野安娜這位老師,現在她是一位仍在第一線活躍的編舞家,越想越覺得這一切都是老師指導的功勞。
——這是我從一些退休的運動選手,與相撲選手們聽來的例子。他們說和年輕的時候相比,累積5年或10年經驗之後,更能掌握指揮自己的身體,大腦與身體的連結變得很容易。但問題是隨著年齡增長,大腦從經驗得來「現在執行這動作最好」送出了訊號,然而身體卻無法對應的狀況,也會出現。
我大概可以理解。換句話說「沒辦法再依靠瞬間爆發力」,是這樣的狀況吧。
——我想是的。三浦先生從2005年單飛到現在已經30歲了。單飛迄今也歷經了十年以上的歲月,最近這陣子,可說是處於到目前為止最是炙手可熱的狀態,我想。
謝謝。
——從您歌唱事業的早期開始,您的歌舞就深受好評,但譬如我觀看了您去年發行的影音作品「Live Chronicle 2005-2017」,將早期與近年的演唱會片段兩相對照的話,即使是外行人也能看出您在表演方面的長足進步......。
沒有沒有(苦笑)。非常感謝。
——像這樣一方面獲得進步,隨著年齡增長在體能方面的情況,現在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可以為我們說一下嗎?
可說是處於上升期的正當中的感覺吧(笑)。進入30歲而變得吃力,諸如此類的感覺到目前為止完全沒有。
——這真是太棒了。
但是,又好比說我到了35歲的時候,能否用和現在一模一樣的張力去邊唱邊跳「Cry&Fight」這首歌的激烈舞蹈呢?想到這點,老實說我沒有辦法去回答。說不一定在5年後,會覺得「咦?這有點吃力?」,這並非百分之百沒有可能。
——不過幸好在目前的時間點來說,我覺得這方面是完全不必擔心的。
不過即使是發生那樣的情況,就順勢以三浦大知風格的手法找出有趣的一面呈現。「Cry&Fight」有擺動肩膀的舞步,現在當然是在副歌的時候跳得強而有勁,但另一方面這並不代表跳舞只要跳得強有勁就好了。說不一定,比起現在的我,到了40歲的時候,做擺動肩膀的動作會更具說服力,這樣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不是嗎?
——是啊。剛才(為了這場訪問要用的)攝影時您做了些彷彿在暖身的動作,您是否有固定的伸展體操或是方法之類的?
基本上我故意不定下什麼非做不可的"老規矩"。
——喔。這是為什麼呢?
因為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狀況或環境中,我希望在舞台上總是能展現出自己的最佳狀態。以自然而然的姿態站上舞台,就能夠呈現出最佳的表演。這是最理想的了。當然,鍛鍊體幹與核心肌群是很重要的事,這是非鍛鍊不可的地方,但以前有陣子我以機器訓練手腕肌肉時,出現了高音唱不上去的狀況。
——你使用的是在運動中心裡面常會看到的重力訓練用的機器嗎?
是的。好像是從肩胛骨到二頭肌之間的肌肉變得沈重,結果將我的聲帶往下拉,以致高音的部份沒有辦法唱上去。但是停止了肌肉鍛鍊之後,過一陣子就恢復了原狀。看起來似乎是分開來鍛鍊「跳舞用的肌肉」以及「歌唱用的肌肉」最後再合而為一體,也不能變成「邊唱邊跳用的肌肉」呢。
——原來是這樣啊。
到頭來,「邊唱邊跳用的肌肉」只有靠著邊唱邊跳來鍛鍊,才是效率最好的方式。所以靠著排練或是在演唱會的現場,總是維持好身體的狀況為優先,除此之外我不會太給自己設下什麼規矩。
——換句話說實戰實演是最大的原理,同時也是你的訓練嗎?
應該是這樣沒錯吧。以前,我有幸和中村七之助先生對談,也談到歌舞伎當中並沒有固定的訓練菜單等等的話題。然後,在最後我們相互得到「說到底,重要的是『現場肌』是吧!」一致同意的結論(笑)。
——這句話說得真好。將體能化為語言既有意思又很有趣。
是啊(笑)。說到這個,若以三浦大知來說最理想的「現場肌」將它化為言語來形容的話,最容易理解的說法應該是「外側柔軟內部扎實」我想。
——這和牛排剛好相反吧?
章魚燒的話是最糟的狀態了呢(笑)。比方說(*桌上放著)這個寶特瓶,裡面裝著水而水很柔軟吧。而,容器本身帶有一定的硬度,那麼只要稍微動一下裡面也會跟著搖晃吧?
——是。
可以說與這相反,裡面有一根堅硬的芯貫通著,包圍在這周遭看起來像軟膠的外表能夠Q彈Q彈地作動著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狀態。無論外表如何地搖晃著,正中央宛如防震裝置般不會受到外在的影響。所以無論外表看來如何地擺動,因為支柱不會搖晃,唱歌時也可以不受搖晃地唱出來這是我的想法。
——原來如此。那麼以構造上來說的話,三浦先生與菅原小春氏對照來看也相當有意思。這是因為以前我在訪問菅原小姐時所談的內容,您剛才所說的支柱,我覺得在她而言比較接近是個球體。那個球體一直在中心漂浮著,同樣地外表看起來也是Q彈Q彈地動著的感覺。再更進一步地說就是看起來重心不曾向下,說不一定這形成了她獨特的舞蹈,我想。
噢,原來如此。
——然後我把這個看法告訴她之後,「這可能是我沒有透過古典芭蕾或是古典舞蹈的理論,全部都是自我流的方式去跳舞的關係」她是這麼說的。
或許是這樣沒錯。
——而,再回到三浦先生您身上來說,正如同我們現在所談的,因為是耐震構造和支柱,所以不能夠離地漂浮,與菅原氏的舞蹈相比重心也朝向下方。但是芯以外的部份極端地自由,所以手腳與頭能夠描繪三角形、五角形甚至是羽毛或拋物線作為呈現。
嗯嗯
——這個看法是否正確先擱置一邊,觀看兩位的舞蹈會有許多話湧上來呢。
真是令人高興。不過想一想我和小春一樣,沒有特定一個派別去鑽研過。雖然一開始是從爵士之類或要說是嘻哈爵士之類的舞開始入門,但要說這和我目前表演的風格直接連結在一塊嗎?並非如此。總之就是綜合型態吧。另外就是音樂與舞蹈一起共同成長孕育過來的感覺。應合著那當下的音樂潮流,探索出屬於自己的原創舞蹈風格,我想也有這樣的一面存在。
——所以,果然談到這裡也是跳舞與歌唱不可分是吧?
嗯,就是這樣。
——關於聲音的部份也請跟我們說說。如同三浦先生剛才所說的,過去曾經經驗過,由於變聲期休息了五年的時間。然後在單飛出道後在單曲「The Answer(2010)」的階段,換了新的聲樂訓練的老師,自己轉變歌唱方式,從基礎發聲改起。歌手生涯當中,兩度面對了聲音相關的轉換期,您沒有感到過害怕嗎?
發聲訓練要從頭再來過的時候很害怕。即使說是為了明天會更好,但是我被問說「一度,聲音將完全無法控制而且也會變得很不會唱歌,這樣沒關係嗎?」,所以。(笑)
——哇......不過做了之後確實有顯著的改變是嗎?
是的。鍛鍊了手臂之後聲帶被拉過去的,剛才所講過的事也是,「這邊的肌肉長出來,所以(高音)才無法伸展的吧?」一語中的的就是這位老師,這位老師也精通瑜伽與推拿整復。話說原本聲音這種東西就是使用全身來演奏的樂器。因此只要看身體的狀態,像是「這裡有點硬的話,那麼鬆開這邊肌肉,聲音就能發出來喲?」,「放鬆大腿肌肉的話,比較容易發聲喲?」等等都是他教的。聲樂上,並非說這個方法很糟糕,而是使用腹部呼吸去發聲的話,可以不增加喉嚨負擔地發出美麗響亮的聲音喲,有著類似這樣的理論。
——是這樣聽說的沒錯。
但是,這位老師並非如此,先根據那個人的聲帶與身體的狀況,那麼用這種感覺的方式去發聲看看如何?會一起和學生摸索方式。我們很合得來。所以那位老師提出「往這邊稍微用力看看,用這種感覺唱看看」後,我按照他說的去唱之後變成「咦?我的聲音原本是這樣的嗎?」的感覺。
——喔噢。
「一旦可以開始掌控之後,喉嚨也比較不容易發生嗄啞的情況我想」像這之類的感覺。那真的是非常有趣的經驗呢!
——也就是反過來說的話,現在的三浦先生已經可以掌控了,譬如唱歌時自己覺得「咦?今天狀況有些不太好」的時候,身體那個地方需要鬆一下,那個部位放掉力氣才對,這些您已經可以作到某種程度的自我掌控了是吧?
是,大概應該是沒問題吧,我想。
——果然很厲害啊三浦大知。3月7日「BEST」要發行了。這是網羅了您從出道迄今,到最近為止的所有單曲主打歌,與初次收錄於CD的歌一首,全新歌一首,共26首曲子組成的首張精選集。以邊唱邊跳的三浦大知作風而言,無論是單曲或是專輯的歌,恐怕無論是在選歌或是製歌的時候,或多或少已經先想好這首歌將在舞台上演唱吧。
嗯,基本上是這樣。
——果然是這樣啊。此外,您自己也會視歌曲而參與作詞作曲,當您在製作歌曲的時候您心中是否已經「如果是這首歌應該可以這樣表演吧?」在某個程度上,已可反算回去了呢?也就是說,先把舞蹈的部份放一邊,「這歌表演起來很困難也不一定,但是歌是首好歌所以我想唱」之類的,有沒有這樣會讓你忍不住想去表演的情況發生過。
啊,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曾經有過。譬如說我從頭到尾參加製作的歌曲,有過使用這個小鼓(*饒舌歌用語又稱「軍鼓」/Snare)的這個聲音等,還有如果是這個BPM(節拍速度)的話在演唱會上變成是這樣,等等只用存在腦中的印象開始去作一首歌也可以。而如果是別人提供的曲子,特別是海外作詞作曲家的歌來說,初次聽看看那首歌時,在開始一聽到歌的瞬間,如果我腦子裡面會出現,這首歌讓三浦大知這樣表演的話說不定很酷,有這種印象的曲子就很吸引我。對我而言,在我心目中,能不能讓我覺得「很酷」是相當重要的。這是因為基本上來說現在的三浦大知的歌曲而言,做出來的曲子在演唱會上表演過才算迎向第一個終點。因為意識到這一點,我才會這麼想。
是啊(笑)。說到這個,若以三浦大知來說最理想的「現場肌」將它化為言語來形容的話,最容易理解的說法應該是「外側柔軟內部扎實」我想。
——這和牛排剛好相反吧?
章魚燒的話是最糟的狀態了呢(笑)。比方說(*桌上放著)這個寶特瓶,裡面裝著水而水很柔軟吧。而,容器本身帶有一定的硬度,那麼只要稍微動一下裡面也會跟著搖晃吧?
——是。
可以說與這相反,裡面有一根堅硬的芯貫通著,包圍在這周遭看起來像軟膠的外表能夠Q彈Q彈地作動著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狀態。無論外表如何地搖晃著,正中央宛如防震裝置般不會受到外在的影響。所以無論外表看來如何地擺動,因為支柱不會搖晃,唱歌時也可以不受搖晃地唱出來這是我的想法。
——原來如此。那麼以構造上來說的話,三浦先生與菅原小春氏對照來看也相當有意思。這是因為以前我在訪問菅原小姐時所談的內容,您剛才所說的支柱,我覺得在她而言比較接近是個球體。那個球體一直在中心漂浮著,同樣地外表看起來也是Q彈Q彈地動著的感覺。再更進一步地說就是看起來重心不曾向下,說不一定這形成了她獨特的舞蹈,我想。
噢,原來如此。
——然後我把這個看法告訴她之後,「這可能是我沒有透過古典芭蕾或是古典舞蹈的理論,全部都是自我流的方式去跳舞的關係」她是這麼說的。
或許是這樣沒錯。
——而,再回到三浦先生您身上來說,正如同我們現在所談的,因為是耐震構造和支柱,所以不能夠離地漂浮,與菅原氏的舞蹈相比重心也朝向下方。但是芯以外的部份極端地自由,所以手腳與頭能夠描繪三角形、五角形甚至是羽毛或拋物線作為呈現。
嗯嗯
——這個看法是否正確先擱置一邊,觀看兩位的舞蹈會有許多話湧上來呢。
真是令人高興。不過想一想我和小春一樣,沒有特定一個派別去鑽研過。雖然一開始是從爵士之類或要說是嘻哈爵士之類的舞開始入門,但要說這和我目前表演的風格直接連結在一塊嗎?並非如此。總之就是綜合型態吧。另外就是音樂與舞蹈一起共同成長孕育過來的感覺。應合著那當下的音樂潮流,探索出屬於自己的原創舞蹈風格,我想也有這樣的一面存在。
——所以,果然談到這裡也是跳舞與歌唱不可分是吧?
嗯,就是這樣。
——關於聲音的部份也請跟我們說說。如同三浦先生剛才所說的,過去曾經經驗過,由於變聲期休息了五年的時間。然後在單飛出道後在單曲「The Answer(2010)」的階段,換了新的聲樂訓練的老師,自己轉變歌唱方式,從基礎發聲改起。歌手生涯當中,兩度面對了聲音相關的轉換期,您沒有感到過害怕嗎?
發聲訓練要從頭再來過的時候很害怕。即使說是為了明天會更好,但是我被問說「一度,聲音將完全無法控制而且也會變得很不會唱歌,這樣沒關係嗎?」,所以。(笑)
——哇......不過做了之後確實有顯著的改變是嗎?
是的。鍛鍊了手臂之後聲帶被拉過去的,剛才所講過的事也是,「這邊的肌肉長出來,所以(高音)才無法伸展的吧?」一語中的的就是這位老師,這位老師也精通瑜伽與推拿整復。話說原本聲音這種東西就是使用全身來演奏的樂器。因此只要看身體的狀態,像是「這裡有點硬的話,那麼鬆開這邊肌肉,聲音就能發出來喲?」,「放鬆大腿肌肉的話,比較容易發聲喲?」等等都是他教的。聲樂上,並非說這個方法很糟糕,而是使用腹部呼吸去發聲的話,可以不增加喉嚨負擔地發出美麗響亮的聲音喲,有著類似這樣的理論。
——是這樣聽說的沒錯。
但是,這位老師並非如此,先根據那個人的聲帶與身體的狀況,那麼用這種感覺的方式去發聲看看如何?會一起和學生摸索方式。我們很合得來。所以那位老師提出「往這邊稍微用力看看,用這種感覺唱看看」後,我按照他說的去唱之後變成「咦?我的聲音原本是這樣的嗎?」的感覺。
——喔噢。
「一旦可以開始掌控之後,喉嚨也比較不容易發生嗄啞的情況我想」像這之類的感覺。那真的是非常有趣的經驗呢!
——也就是反過來說的話,現在的三浦先生已經可以掌控了,譬如唱歌時自己覺得「咦?今天狀況有些不太好」的時候,身體那個地方需要鬆一下,那個部位放掉力氣才對,這些您已經可以作到某種程度的自我掌控了是吧?
是,大概應該是沒問題吧,我想。
——果然很厲害啊三浦大知。3月7日「BEST」要發行了。這是網羅了您從出道迄今,到最近為止的所有單曲主打歌,與初次收錄於CD的歌一首,全新歌一首,共26首曲子組成的首張精選集。以邊唱邊跳的三浦大知作風而言,無論是單曲或是專輯的歌,恐怕無論是在選歌或是製歌的時候,或多或少已經先想好這首歌將在舞台上演唱吧。
嗯,基本上是這樣。
——果然是這樣啊。此外,您自己也會視歌曲而參與作詞作曲,當您在製作歌曲的時候您心中是否已經「如果是這首歌應該可以這樣表演吧?」在某個程度上,已可反算回去了呢?也就是說,先把舞蹈的部份放一邊,「這歌表演起來很困難也不一定,但是歌是首好歌所以我想唱」之類的,有沒有這樣會讓你忍不住想去表演的情況發生過。
啊,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曾經有過。譬如說我從頭到尾參加製作的歌曲,有過使用這個小鼓(*饒舌歌用語又稱「軍鼓」/Snare)的這個聲音等,還有如果是這個BPM(節拍速度)的話在演唱會上變成是這樣,等等只用存在腦中的印象開始去作一首歌也可以。而如果是別人提供的曲子,特別是海外作詞作曲家的歌來說,初次聽看看那首歌時,在開始一聽到歌的瞬間,如果我腦子裡面會出現,這首歌讓三浦大知這樣表演的話說不定很酷,有這種印象的曲子就很吸引我。對我而言,在我心目中,能不能讓我覺得「很酷」是相當重要的。這是因為基本上來說現在的三浦大知的歌曲而言,做出來的曲子在演唱會上表演過才算迎向第一個終點。因為意識到這一點,我才會這麼想。
——而且在那樣舞動著的狀態下,貨真價實的歌唱品質之高,越想越是令人尊敬。
沒有沒有,謝謝(笑)。
——順便一問,日本流行樂來說在口袋小孩時代或是在您進入10幾歲的那階段也好,喜歡上這位歌手或那首流行歌很愛聽之類的,有過像這樣的經驗嗎?
久保田利伸先生、還有我父母喜歡的美夢成真樂團等等,另外也常聽槇原敬之先生的歌。
——基本上喜歡旋律優雅的曲子呢。
啊、這一點確實是有。我特別容易受感性強的旋律吸引。所以近期的歐美排行榜歌曲,老實說在我心中有些許的無法滿足感。
——就這一點來談,如果要您舉出一位可以說是您的根源的歌手會是誰呢?
假使說在R&B當中最早期受到影響的應該是Boyz II Men吧,我想。口袋小孩時代,當時的經紀人非常喜歡他們,他開車載我們的時候一直放他們的歌。我想他們應該是第一組讓我意識到合唱與和聲之類的概念的歌手吧。比起那種宛如背景音樂(BGM)般能一直很舒服地聽下去的旋律,總而言之我喜歡會讓人感動、帶有情感的旋律。
假使說在R&B當中最早期受到影響的應該是Boyz II Men吧,我想。口袋小孩時代,當時的經紀人非常喜歡他們,他開車載我們的時候一直放他們的歌。我想他們應該是第一組讓我意識到合唱與和聲之類的概念的歌手吧。比起那種宛如背景音樂(BGM)般能一直很舒服地聽下去的旋律,總而言之我喜歡會讓人感動、帶有情感的旋律。
——拿最近來說,有讓你在意的歌手嗎?
Francis and the Lights的旋律就很棒。那類的歌手我非常地喜歡。
——談到會讓人感動的豐富情感的旋律的話,三浦先生的抒情歌也深獲好評。而且無論是哪首歌,貫通到底的是向陽性吧,應該可以這麼說。
您說的沒錯。即使是晦暗的歌曲,我不會僅僅全面的晦暗而完結了這首歌,會盡量描繪出藏在彼端的明亮,或是彼端所存在著東西,我希望能夠盡量不忘掉找出希望的樂觀一面。
您說的沒錯。即使是晦暗的歌曲,我不會僅僅全面的晦暗而完結了這首歌,會盡量描繪出藏在彼端的明亮,或是彼端所存在著東西,我希望能夠盡量不忘掉找出希望的樂觀一面。
——我還想問一下在日語歌詞、無論歌也好或是旋律也好的曲子裡,有那一首是對三浦先生而言形同心靈支柱的歌曲嗎?
嗯——嗯......有很多耶。不過或許這答案有點文不對題,讓我深深覺得自己生在日本真是太好了呢,以及自己的國語果然是日語呀,這樣震撼內心的歌曲是「蕃茄醬炒雞肉飯」這首歌。(※濱田雅功與槇原敬之,2004年)
——喔喔,意料之外。
那首曲的歌詞是松本(人志)先生,曲子是槇原先生,由濱田先生來演唱的。在中學時代,剛好有陣子我幾乎只聽西洋歌曲,欸,我想那是有點想裝酷裝懂的時期吧(笑)。所以,所謂的國內音樂幾乎沒怎麼去追。但是聽到那首歌的時候,非常非常打動我。啊,我是個日本人呢,重新讓我體認到這一點的歌曲。
——這樣啊。
從我單飛出道之後,譬如說要填詞的時候,基本上我會先以日文寫一遍,有需要的地方才以英文重新填寫過這樣子,關於該怎樣去面對日文的態度,那首曲子帶給我相當大的影響。無論是創作或是任何事,時不時我們會碰到阻礙,無法再前進的情況,多到數不完不是嗎?但是最終音樂或創作,關於娛樂方面的煩惱,能夠拯救我們的,結果還是音樂,我有這個感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